一、项目背景 我国民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标志性产业。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达成了 ARJ21 投入商业运营、 C919 进入试飞取证、 CR929 研制工作全面启动等一系列显著成就。通过民用飞机的研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中国商飞为代表的我国民机制造企业主导和参与编制了较多的航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但主导和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数量较少。目前,中国商飞尚未参与过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对于事实国际标准(如 SAE、 ASTM、 RTCA 等),仅参与制修订SAE 管路标准 38 份,在航空制造业领域的标准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全球化的民用飞机市场,急需针对民机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提升路径开展研究,对标民机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重点发展方向,并结合中国商飞的实际情况,重点确定民机国际标准化发展目标,提升我国民机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全球行业影响力。 二、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收集并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和SAE协会民用飞机研制领域相关标准,分析已发布ISO、IEC标准和SAE标准的组成清单和专业覆盖范围;二是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和SAE协会航空专业相关标准,针对民用飞机标准规范体系开展对标分析;三是研究航空领域国际标准立项流程和重点发展方向,建立我国民用飞机国际标准制定路径。 三、项目成果应用情况 (一)结合国产民机交付海外客户,提升标准话语权 根据国产民机 ARJ21-700 飞机交付海外航空公司运营的需求,将加快我国航空技术与技术标准“走出去”的步伐。随着国外市场的扩大以及海外客户需求的增加,我国势必要推动国内民机技术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在确保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飞机安全顺利运营海外的过程中,我国势必将民机标准充分应用于海外市场,一方面增强我国航空制造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标准话语权。根据客户服务需求首先可输出重点领域标准为民机客户服务标准。 (二)结合现有民机技术优势,开展国际标准制修订 通过对ISO、IEC、SAE等标准化组织发展战略和对标分析结果,我国民用飞机领域可重点在以下工程技术方面开展国际标准工作:飞机机电系统;航空机械与流体;航空材料;航空电子系统;航空电子与电气系统;航空人机工程;航空发电机。 (三)借助国内外平台,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化能力 结合ISO、IEC、SAE等标准化组织发展战略,我国民用飞机领域国际标准在能力建设方面可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学习和遵守ISO、IEC、SAE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则,规范有序开展工作;积极参与标准化国际多边合作机制;提升国际标准化能力;推动标准化区域合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