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通过研究国际、国内以及上海市集成电路标准化发展现状,通过建立符合上海产业定位的集成电路标准体系发展技术路线图,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和企业的产业活力作用,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形成以标准化为重要推手,引领融合集成电路产业链协调发展,引导和配置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保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贯通的标准化生态系统。
二、研究内容
(一)国际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研究
国际上,在集成电路的标准化工作中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电子器件联合工程协会(JEDEC)等制定的标准。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电气和电子国际标准化机构,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标准组织之一。1961年IEC设立了TC47“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半导体器件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TC47内部陆续成立了分技术委员会,包括:SC47A(集成电路)、SC47D(半导体器件封装)、SC47E(半导体分立器件)和SC47F(微电子机械系统)。与集成电路领域直接相关的是SC47A、SC47D、SC47F三个分技术委员会。
(二)我国集成电路标准化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负责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主要有两个:一是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半导体集成电路分技术委员会(SAC/TC78/SC2,SC2的秘书处单位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对口负责IEC/TC47/SC47A国际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另一个是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该机构目前包含气体(SC1)、材料(SC2)、封装(SC3)和微光刻(SC4)4个分技术委员会。TC78/SC2主要负责集成电路基础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修订,TC203主要负责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标准的制修订。
(三)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现状研究
目前上海市只有少部分集成电路设计、设备、材料企业参与了国际主流标准化组织。从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来看,目前上海市没有企业机构参与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半导体集成电路分技术委员会(SAC/TC78/SC2)的工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机构参与了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的工作。有6家企业和1家研究所共7家单位的8位技术专家成为TC203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上海市集成电路领域仅有的5项地方标准为有关单位产品能效限额标准以及城市公共交通集成电路卡的技术规范,不涉及产业前沿技术。目前已注册并开展团体标准探索的上海市相关团体也仅有2个,分别为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和上海市闵行区中小企业协会。
三、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上海市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路线图
从提供“上海方案”、引领国际的定位和目标出发,重点发力能快速迎合市场需求、固化创新成果的团体标准、联盟标准、领跑企业标准等市场主导标准。进一步,将一批本市优质标准推动成为上海标准,最终将上海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
(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1. 以集成电路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抓手,融合产业链
建议重点以承担单位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联合承担单位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中立性机构为骨干力量,联合中芯国际、上海海思等参与单位,逐渐吸收开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研发的张江实验室、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研发的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开发验证的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等上海市集成电路“1+4”创新平台加入到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将各家创新平台打造为各自产业链方向的标准化抓手,实现各自产业链方向的团体标准、联盟标准或者领跑企业标准的制修订。
2. 加强标准化宣贯、交流和信息服务
建议编制并发布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工作白皮书,从而了解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知晓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制修订的现状;把握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的水平。同时,建立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专门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标准文献数据库,便利集成电路企业对于相关标准的检索,并及时追踪标准化发展动态。
3. 构建适应于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特点的标准化体系
加快建立涉及全产业链的上海市集成电路标准体系,作为引领集成电路标准化的“路线图”。实现“点上突破、链上联动、面上全覆盖”的目标。
“点上突破”,是指对于特色工艺制造比如MEMS工艺、新型存储比如半浮栅存储器、第三代半导体比如氮化镓和碳化硅等环节,因其前沿技术高度集中在极少数头部企业,公共性标准对促进技术拓展和创新进步的作用有限,应以企业牵头研制先进标准为目标,争取推出一批“上海标准”、牵头若干国际标准,落实“走出去”战略。
“链上联动”,是指对于制造封测、性能测试、追溯评估等融通产业链的技术内容,重点在于相关方的协调合作,应以适用范围更广、更新迭代更快的团体标准为主,加速需求传导、技术传导、价值传导。
“面上覆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公共利益相关领域,宜推动相关单位研制区域标准、地方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参与、主导国家标准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