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在这过程中,受到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受到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打压,频频出现产品“卡脖子”现象,剖析其背后,技术标准受制于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集成电路产业依照国际标准主要分为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套技术以及产品标准,目前集成电路产业遵循的大部分为国际标准,部分为企业标准。例如目前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厂的厂务标准基本遵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制定的标准,其拥有1000多种行业标准,在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二、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分析梳理国际、国内以及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的现状,具体包括梳理国际标准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政策和标准化发展现状。二是我国集成电路标准化建设发展现状研究,具体包括研究分析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相关产业政策、标准化中长期规划、现有标准体系、标准化技术机构等,并开展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路径和标准化建设的比对研究。三是上海市集成电路标准化现状研究,包括实地调研本市各类集成电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系统性分析上海市各类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制修订情况,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的情况以及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的情况、在沪举办的标准化国际交流活动等内容,进而归纳总结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四是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为本市制定集成电路领域标准化中长期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研究发现,上海集成电路企业目前面临的标准化建设的困难点在标准化对象不清晰、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标准指引、组织机构不健全、缺少标准化方面的人才、企业对标准化的认同度不高以及其他6个方面。结合本市集成电路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及组织、国内标准及组织以及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之后,从集成电路行业来看,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标准化建设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缺少专业的标准化人才;二是本市封测企业缺少标准化的布局;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参与标准化程度不高;四是设计类标企业标准归口单位过于分散,上下游融合度不够理想;五是团体标准制定的积极度不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