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动态信息 出口预警 国外市场准入查询 通报查询 应对工作 热点关注 综合分析 互动交流
 
 
首页
>应对工作 >专项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介绍
> 文章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标准化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字体:【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推进以“两张网”建设为“牛鼻子”,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突破口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开展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实践,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存在基本框架不明确,基础资源碎片化,数据共享开放难,重建设轻运营等瓶颈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标准支撑,造成各领域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城市间应用形成更多孤岛和难以连通的问题,导致不智能、不智慧的局面。本项目主要对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予以研究,分析了解国内外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标准化情况及存在问题,对标国内部分城市先进经验,分析上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现状、建设要求及应用内容。以标准引领强化统筹建设,构建安全韧性、弹性适应的超大城市发展框架,强化各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协同和标准综合体构建;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标准的研究,打通城市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创新链堵点,从而赋能“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支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国内外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标准化现状分析

从全球国际化大都市数字化转型现状来看,美国纽约提出“OneNYC”,旨在建设一个智慧公平的纽约。英国伦敦市《共建伦敦智慧城市——让伦敦向世界最智慧城市转型的发展蓝图》,该计划包括了20多项倡议,旨在推进下一代智能技术发展,促进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共享。韩国首尔市制定《第三次智慧城市综合规划(2019-2023)》,主要目标是在打通和完善数据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层面上,推进更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营工作。澳大利亚悉尼市发布《智能参与:利用技术实现更具包容性的悉尼》,这是智慧城市成功的核心基础。奥地利维也纳提出到2025年,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规则体系,使得市政有关部门的所有流程和服务将尽可能实现数字化和完全自动化,来支持精准决策和城市系统实时管理。从国内一二线城市来看,2015年至2018年间,各地积极探索政务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浙江“最多跑一次”、广东“数字政府1.0”、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开启了全国政务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其中,上海市于2020年初在全国率先提出“一网统管”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又于同年11月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领域的局部转型扩展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20211月,上海推出《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指出搭建“轻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枢,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更好地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二)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

2014年初,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正式成立,从国家层面规划智慧城市标准战略、标准体系,协调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技术归口,指导总体组下设各项目组开展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和标准应用实施等工作。总体组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初步建成了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框架。20221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发布了《2022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提出了城市数字孪生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三)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总体框架策划

“端”即物联感知层,通过感知设备、视频摄像头、移动终端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对于市政、交通、环境、农业等传统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提升其网联化和智能化属性,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和资源共享,打通城市感知神经末梢。

“边”即边缘计算层,建立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优先在数据量大、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集中区域部署建设一批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

“网”即网络传输层,建设高速泛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传输体系,通过4G/5G通信网络、政务外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将物联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传输,从而实现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多源、异构、海量数据信息的整合与高速传输。

“云”即云计算资源层,通过虚拟化方式将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交换资源、机房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和集约化应用,提供可动态调配和平滑扩展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能力。

“服”即服务平台层,通过物联网平台、CIM基础平台等,向上层应用提供城市基础性功能与服务。

“数”即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湖/数据仓库以及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共享。

“智”即智能服务层,为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提供基础、公共的人工智能学习训练平台和算法库资源,并实现能力开放,让上层的应用都可以使用这些能力。

“用”即应用系统层,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深化数字应用建设,加强整体协同联动,构建一体化智慧应用。

“安”即安全保障层,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完善运行维护体制机制,提升数字基础设施领域自主安全可控能力和预警处置能力。


 

 四、城市治理数字化标准化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

对标国际一流,梳理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制定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网格清单,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标准、区域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统筹。强化城市管理薄弱地区和薄弱领域的城市管理相关标准规范的执行力度。

(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聚焦市场主体提质增效升级需求,着力推进科技、金融、商贸、航运、制造、农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研制与推广应用,在经济运行领域,以数字化手段助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制定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标准,推进数字科技赋能,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通过标准化手段,完善市场综合监管和多元共治能力,以数字化重构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研究制定综合执法系统、一体化监管体系对接、智能远程监管、信用监管标准。在制造业领域,聚焦制造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研制实施电子信息、汽车、生命健康、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标准,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标准化服务,以标准打通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商贸流通领域,研制实施智慧零售、智慧供应链、直播电商、线上会展、商务信用、跨境电商、精准营销、虚拟导购等标准,支撑实体商业线上化、生活服务数字化、物流配送即时化和零售终端智能化等重点方向,推动数字技术在商业场景的深度应用。

(三)生活数字化标准化路径与对策建议

激发广大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使“数智感”生活成为上海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标志。在医疗卫生领域,构建数字化全民健康体系。在教育领域,以数字化变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方法,助力构建数字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在社区服务领域,推动社区服务数字化升级营造生态宜居的数字化环境。在为老服务领域,聚焦老年人就医、出行、居家、文娱、学习等需求,提升安全感。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