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动态信息 出口预警 国外市场准入查询 通报查询 应对工作 热点关注 综合分析 互动交流
 
 
首页
>应对工作 >专项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介绍
> 文章
 
 
 
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发布时间:2024-01-02 浏览次数:字体:【

一、研究背景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的发展目标,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迅速,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均居全球第二,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项目从标准化的角度入手,从研究国内外及本市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现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和短板,从而提出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对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

(一)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发展现状

ISO/IEC JTC 1,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依托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SC 42)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共性、关键通用技术、可信及伦理方面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同时,ISO/IEC JTC 1还开展了人工智能安全、关键行业应用等标准化工作。截止到20224月底,据SC 42工作组官网标准发布情况,SC 42共发布11项标准,计划或在研人工智能标准26项,其中涉及可信人工智能相关标准共13项。 ITU,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下设ITU-T,研究通过人工智能提高电信自动化、性能和服务质量,重点推动通信领域、多媒体技术和应用、健康医疗、自助和辅助驾驶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除了上述四大国际标准组织,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等也在开展人工智能标准相关工作,并具有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构建,IEEE设立多个工作组,从道德规范、技术伦理、职业道德等多维度研制P7000系列人工智能标准。

(二)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现状

20207月,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在标准组织上,我国形成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五大组织为核心的国家层面标准架构。

(三)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现状

20218月,上海市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围绕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两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20219月,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成立了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地标委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地标工作组。截至2021年底,上海企业牵头或参与的人工智能国际标准总计40余项,涉及人脸识别、隐私计算、支付、船舶等领域,

三、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基于市场力量谋求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通过企业手中全球技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通过在全球市场或区域性市场的影响力,通过客户需求或对供应链的影响力等,基于市场规律,引导推动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在全球市场或某区域性市场通过各种形式落地,首先形成事实上的国际影响力,再进一步或同时谋求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

(二)多措并举提升上海在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

一是将国内标准向世界范围宣传发布,将国内标准推向世界舞台,扩大国际影响力;二是与国际标准组织共同举办相关活动,谋求标准领域的系列合作,形成更深层次互动。三是鼓励和推动更多国内专家进入国际标准组织逐步扩大上海在国际标准领域影响力或话语权。四是聚焦商汤、支付宝、地平线等龙头企业,鼓励和带动一批潜力企业共同参与国际大厂标准制定工作,加深上海企业与国际大厂互动合作力度。

(三)积极发展与可信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相关标准

目前国际上关于可信人工智能及科技伦理领域的标准研究尚处起步期,上海应紧抓相关机遇,代表全国参与国际竞争,健全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并形成“上海方案”,提升标准话语权。建议推动以依图、商汤科技为代表的AI企业及以信通院华东分院、上海市质标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深度参与可信AI标准工作,推动全国首个人脸识别地方标准立项成功;组织保障上,依托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组建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人工智能标准生态建设。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