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全固态电池常被称为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简称“固态锂电池”,全固态钠离子或钠金属电池也在努力研发中),是最具有潜力替代现有锂离子电池的候选技术之一,因其能量密度高、可多次循环使用、性能好、安全性高及寿命长等优点,受到国际科研机构及全球大型能源企业、通信与电子设备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及航空航天企业等高度关注。目前对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和成熟产品的分析目前还处于零散、不系统、不全面的状态,标准化工作仅以一种或少数几种电池性能的测量方法为主,还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全固态电池及材料的标准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担了《全固态电池材料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全固态电池技术标准发展情况,提出了建立适应我国技术发展情况的标准体系,规范全固态电池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的技术路径,以提升我国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能级。 二、研究内容 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全固态电池材料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梳理分析国内外全固态电池材料专利和产业发展;二是重点开展国内外全固态电池材料的标准化分析;三是分析全固态储能电池材料技术和标准化空白点,为上海乃至我国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参考建议。 通过本项目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完成对国内外全固态储能电池科技创新、专利、标准化和产业发展状况的梳理和分析,为布局储能电池技术发展和转化成果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为科研人员、制造企业、政府机构和投资基金等在全固态储能电池的研发布局、战略实施和价值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成果应用 (一)出版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丛书专著 2019年 11月,基于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出版了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丛书专著《全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知识产权竞争分析》,重点梳理分析了全固态电池的主要专利点、国内外布局、主要发明人,从专利的战略布局、市场开发、产品形式、潜在竞争对手、技术发展趋势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二)全固态储能电池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课题组的成果转化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为钠镍电池(5500万现金+股份10%)、水系钠离子储能电池(5000万现金+提成1亿)、钠离子储能电池(6000万现金)等技术的成功转化奠定了技术保障。 同时,依托本项目的研究成果,2020年5月19日,成功在江苏盐城成立“上硅所-盐城新能源创新中心”,该中心集聚上海硅酸盐所在新型电池与高效储能节能技术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对标盐城相关的产业和应用需求,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